赵雯晰,首经贸经济学院,贸易经济(卓越班)
GPA: 3.83/4,3.94/5;GMAT:710;TOFEL:104
实习经历:国企、外企、机关单位、私企、新上市公司实习经历各一段
论文发表:“How Do Black Swan Events Go Global? –Evidence from US Reserves Effects on TOCOM Gold Futures Prices” in Finance Research Letters, Elsevier Inc., 2019.
奖励荣誉:二等学习优秀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文体奖学金
资质证书:ACCA在读,证券从业资格证
申请情况:(均获得offer)哥伦比亚大学应用分析学硕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金融学硕士,罗切斯特大学金融学硕士,纽约大学管理系统学硕士,东北大学金融学硕士,波士顿大学金融管理学硕士,本特利大学金融学硕士,福特汉姆大学全球金融硕士,康涅狄格大学风险管理学硕士
最终去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金融学硕士
一、大学回顾及留学前期准备
在刚上大学的时候,我首先详细的了解了一下本专业在大学四年中课程安排情况,同时也对于自己未来的生活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规划。我自己一直比较明确的想法就是在研究生阶段要出国深造,基于这一个大目标和具体情况,我给自己每一年都安排了一个主要目标。
(一) 大一——activate(含考证经历)
大一时我们专业设置的课程相对比较少,有许多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作为一个完全闲不住的人,在大一的时候参加了许多学院和学校的活动,无论是学术的还是文体的,借着活动social了一波。同时因为学业的压力不大,在大一的时候同时开始学习了ACCA。在此顺便说一下我对于这些考这些证书的态度,其实在真正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之前,考什么类型的证书在我看来不是特别的重要,在这种时候,考证的主要目的就是督促自己学习,合理的利用多出来的时间,有目标的进行努力。
(二) 大二——improve(含托福经历)
大二的时候,课程相对大一要多了一些,同时相对于大三的专业课,这些基础课想要得到高分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大二的时候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专注于课内,提升绩点。
因为我很早就决定了要走出国这条路,并且想好了要去美国,所以在大二的下半学期我就开始着手准备托福。我个人对于周末起大早跑很远去上课这种事比较抵触,所以报了线上的直播课,在我看来这种课的好处在于,虽然是网课的形式,但是因为是直播,和老师之间还是有实时的互动,并且要交随堂作业以及要回答问题,可以督促自己即使在家里面对着电脑,也能专注于课堂。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习惯,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最适合自己同时效率最高的方法,因为时间确实是很有限的,尽量不要返工。
托福考试没有次数的限制,我在上完课之后马上去考了第一次考试,主要目的是进行一下试水,体会一下真正的考试是什么样的感觉。第一次考出了一个意料之内但是无法用的分数。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考试之间,我每天都会做一些题,主要是保持手感,慢慢找感觉,然后在考试之前的一个月里集中突击,每天都只有准备托福这一件事,也是在这一个月里经历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终在大三刚开学的时候顺利出分。
(三) 大三——experience(含GMAT经历)
商科的留学申请很看重的就是实习经历。一方面,与硕士专业相关的实习经历可以成为很大的加分项;另一方面,实习对于未来的工作选择真的是很好的机会,不仅仅是对于工作内容,而且对于个人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从大二暑假开始一直到毕业,我先后进行了五段实习,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中,我有意识的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公司,并且尽量将公司所在的领域差异化,以求得到各种不同的体验。通过这些实习经历,我也体会到不同类型的公司有着不同的工作氛围,同事们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工作的状态也是截然不同的,虽然谈不上哪种好哪种不好,但是有助于使我对于这些进行比较,并且思考什么样的氛围和工作环境是我所喜欢并且向往的。最后我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比较喜欢其中一个单位的工作氛围,但是更喜欢另一段实习的工作内容,这样也有助于我未来的工作选择。
在大三全年以及大四上半学期,贯穿整段时间的是GMAT考试。因为托福出分相对比较顺利,我对于GMAT产生了错觉,以为和托福一样只要稍加学习,最后集中突击,就能顺利出分。结果耗尽了五次机会,在最后一刻才惊险的出分,真的是把自己整的心力憔悴。作为一个过来人,在这里我想说的是,GMAT一定要报班,一定要报班,一定要报班,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在这里是靠不太住的 ̄□ ̄||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GMAT是很讲究方式方法的一门考试,很多知识点只要放入体系内理解了,题目自然就能做出来了,所以相比较而言,报班是一个效率最高的选择。
关于GMAT,还想谈一谈心理因素,因为这是一门自适应考试,同时连续十二个月只有五次考试机会,一辈子只能考八次,所以心理压力是蛮大的。如果前期方法得当,应该是没大问题的,但如果只是如果,不幸和我一样一次又一次眼看着就要用光所有的机会,也不要太过于焦虑,在这种时候最重要的还是稳定心态,专注于考试本身,仔细的弄清每一个知识点,放慢速度深入的复习,相信自己最终一定会得到想要的结果的。
二、申请季经历
(一) 申请方向和选校
在大二下半学期和大三上半学期,我们专业涉及到了两门与金融相关的课程,同时由于班级设置的原因,我们学习到了期货相关的知识,也正是这样的机会,让我对金融产生了兴趣,同时基于对当下就业形势的判断,希望能在研究生阶段读金融相关的专业。
在学校的选择方面,本身商科院校的选项就比较局限,加之当时自己主要的目标还是毕业后回国就业,因此主要选择的都是综排相对比较好的学校。由于自己GMAT出分比较晚,但又必须要尽早定校,一边开始后面的工作,所以在学校的选择上比较保守,并且申了一些无谓的保底学校。
(二) 申请方式
我选择的是找申请机构来帮我做申请,从前期策划、定专业选校到后期的文书以及网申,都是由中介进行的。选择找中介的主要原因是觉得这是相对而言效率最高的方法,虽然DIY可以更加鲜明的体现出自己的特点,但是毕竟之前并没有相关的申请经验,自己还需要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如何做这些申请的工作。我的观点是,在这方面要找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因为在申请季期间,时间确实是很紧张很宝贵的,所以在我看来,找一个合适的中介可以节约比较多的时间。
(三) 申请材料准备
因为找了中介帮忙申请,所以在材料准备方面自己是省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的。在这块我最想说的就是,虽然有了中介帮忙整理和搜集材料,但是自己依旧要像自己进行DIY申请一样,从头到尾的将CV、PS所有的要求都自己的看一遍,对所申的项目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且每一篇essay都要进行自己的思考同时写出主要内容或提纲,有时间的话,最好也能尝试自己着手写一下,之后与中介进行交流。在我看来,搜集资料并且进行思考其实是一种对项目的分析以及自我分析,有助于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项目是否是自己所想要学习的,同时通过对于自己四年情况的梳理,也能对于自己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四) 面试准备
在申请过程中,我经历了三种面试:initial view,kira和skype。initial view是由一个第三方机构组织的面试,有些项目会把这个面试作为一个额外补充的材料,如果对于面试有信心的同学,可以提交视频资料来展现自己另一方面的能力。
initial view主要是基于自己CV的内容进行展开,同时会涉及到部分与专业相关的问题,这方面相对有一定的难度,有一个小的技巧就是可以将话题向自己擅长的方向引导。比如我当时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的是关于期货的问题,那段时间我并没有关注期货相关的新闻和话题,于是在讲的时候我先将这个问题具体到了黄金期货,最后将话题成功的转移到了自己相对比较熟悉的黄金上面。
kira是大部分商学院都会采用的一个面试方式,也是第一轮面试。kira是学校会通过邮件发过来一个面试的链接,点进去之后会根据项目的不同而出现两到六个不等的视频问题,通过视频先提出问题,给一点思考的时间,然后录像作答。kira的技巧在于,视频录像是有题库的,在chase dream论坛上会有同学整理出来的面经,我采取的比较笨的方法就是将每一个面经里提到的问题都写出答案并进行记忆,这样保证自己在作答的时候能够从容不迫。
Skype基本上是第二轮面试,在通过了kira面试的基础上会收到Skype的面试邀请,这个是需要与面试官预约时间进行线上face to face的面试。相比能够很明确的准备的kira,这个面试就比较随缘了,基本上就是面试官根据CV和PS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提问,这个的准备主要就是仔细的研究自己的CV,进行自我提问,一定要把所有问题都研究明白。还有一个想要说的点就是面试的时间,因为和国外存在时差,因此大部分可预约的面试时间都在晚上或者半夜,我个人在晚上大脑比较不清醒,因此唯一安排在晚上的面试成功的挂掉去到了waiting list。这个问题因人而异,大家要找出自己思维最清楚的时间段,合理的安排面试的时间。
(五) Offer选择
就像之前提到的,我虽然拿到了很多的offer,但是因为有一些是为了自己成绩不够而做的后补,因此并不在最终的考虑范围之内。最终其实是在四个项目中纠结。最终作出决定真的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因为有太多需要考虑的因素,我当时把这四个项目放在一起画了一个表格,里面包含了专业、综排、专排、地理位置、项目时长、有无stem、学费、招生人数、deposit日期及金额等因素,老实讲,虽然把这些问题都清楚的列了出来,依旧是做不出决定,当时真的想把他们放在一起量化之后跑个回归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这个时候,其实就是一个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了,因为每个人出国留学的原因都是不同的,有的是为了获得文凭回国工作,有的是为了在当地找到工作成功的留下,有的是为了体验一种不同的文化与生活,有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资源,在意的东西不同,看中的东西就是不同的,每个因素所占比重也会发生变化。
在整个过程中,做了许多的选择与思考,到最后其实就是回归本心的一个选择,往往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约束条件,可能只是一个原因就会导向最终的决定。
三、留学经历反思及给后来人的建议
回顾自己的整个准备过程,虽然有波折,但是最终还是得到了理想的结果。通过我的经历,有以下两点思考。首先,要合理规划时间,需要明确的是,早开始并不代表我们有了更多更充裕的时间,依旧需要带着紧迫的心理去进行每一步的准备。其次,要明确自己出国留学的目的,这一出于自己本心的想法会有助于自己未来作出的许多重大的决定,这一点是一切一切的开始,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去行动。。
以上就是我整个留学申请的过程,有经验有教训。现在我正在大洋彼岸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开启人生的新阶段。希望我以上所说对于大家或多或少有一些帮助,也祝愿所有的学弟学妹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在异国他乡再会。